188金宝博,金宝博官方网站,金宝博APP下载
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了吗?为什么物价上涨了,就归为收入大幅增长了,我周围好多人都感觉没增长啊,连这个城市的平均水平都差得远啊。物价上涨了相关部门应该想切实的办法来解决,而不是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收入增长的结果,这就像房价不停的上涨,不去找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却通过抑制房贷,提高利息的方法来解决有效吗?其结果是房价未得到抑制反而涨得更快,真正需要房子,想通过房贷来买房的人难度更大了,负担更重了。所以物价上涨必须找其根本原因,就像房价高涨的责任不仅仅甚至不主要在开发商一样,根本问题解决了,“涨声”小了,掌声就大了。
还记得在学校的时候老师和我们说,上海最低工资标准是多少,不要被用人单位坑了,要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记得我面试的第一家服装公司,HR问我待遇要求的时候,我说了这个法律规定待遇,结果HR叫我等通知,结果就杯具了。根据法律文件下来说要涨工资,但是老板很精明呀,签合同的时候只跟大家签基本工资是最低的保障工资,原来是960元,后来涨到了1120元,就算法定文件下来了,老板也可以把你的基本工资从960元改成1120元,但最终还是在其他补贴上扣除下来,折算下来还是之前面试时跟你谈好的那个底薪一样,一分不多!上海的工薪阶层一个月的总收入一般是在1800~2000元左右,不包吃住。
物价涨,一个月的生活费多少才够用?早餐最低3~5元,午餐在外面吃,一般最少也要10~15元以上,晚餐自己煮,素菜都是3~5元/斤,荤菜少说也要10元以上吧,柴米油盐酱醋茶加在一起,最少不低于20元。如果再买点水果呢?水果那个贵啊,随便买点,没有10元是下不来的。一斤苹果6元钱起,一斤西瓜2.5元起,一斤西红柿4.5元起,一斤桃子12元起,这都是什么情况啊?这算下来,每个月2000元的生活费都不止了。
我们知道,市场机制要发挥调节作用,必须通过价格机制才能顺利实现。当前的物价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是价格机制中的调节机制在发挥作用,其中最为主要的调节功能之一是实现收入再分配,价格的高低变动会改变国民收入在各部门或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再分配比例。因此,价格适度的上涨体现了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个过程,有利于收入分配的动态平衡。前面已经谈到,目前的价格上涨属于结构性上涨,其实就是三个产业之间的收益分配,由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收入偏低,生产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此时就需要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国民收入再次分配流向第一产业领域,提高从业人员的收入,以达到各产业之间大体上的平衡。此其有利的一面。
一个国企中层干部年薪70万元,这还不算,还有福利补贴:包括每年5万元左右的养老保险,含社会保险和企业年金;每年7万多元的住房补贴和公积金;每月的车费补贴和汽油补贴2000元;每年报销社保以外的各种保健医药费单据5000元;图书卡、旅游费约2万元。这还不包括已经享受的两大福利,一是住房,公司分给她一套100多平方米的福利房;二是子女就业,她的女儿大学毕业后,也在金融口工作。凡此种种,看看我们的国情,再看看中国绝大多数老百姓,谈何正义与公平?!民众没有怨言那才怪了呢!
油价蹭蹭上涨,私家车闲置陈列起来赋闲,而公共交通则变得兴旺。显然这与低碳环保的理念相向而行,而物价上涨涨得是一连串数字,而非人心。我们不是经济学家,但价格条码的变动依旧能让我们绷紧神经掂量如何精打细算。物价高,而城市白领的工作收入不涨,所占有的消费额下降。如果说对物价上涨带来的家庭压力毫无感觉的话,那么这样的上涨也就不能真正突显对家庭的认知度和熟悉度。无论是菜价还是米价,抑或是油价和电价水价,我们运用逆向思维就可以寻求心理平衡:即这些关乎民生的价格上涨,能说明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之外,物价高代表着高收入高端知识分子的增多。有朋友会驳斥说这真是谬论,但话说回来,一定时期内的物价上涨是正常的。毕竟也与整个国家供求关系挂钩,不然何以惠及全民集体利益?然而也是自私的,贫富差距的导致工薪层和领导层的薪水待遇相形见绌,却依旧有很多毕业生觊觎大城市的发展前景而蜂拥而至。殊不知在就业环境相对饱和的大城市里,物价自然也就高了。
厨房用具是中国制造的长项, 即使是构成普通百姓最大消费支出的农产品,包括粮食、水果、蔬菜、肉蛋、家禽、海鲜等,美国的一些产品价格也相对比中国实惠。在美国生活的中国记者高娓娓在自己最新出版的书中记录道:在纽约法拉盛的华人超市,活螃蟹等海鲜,一打12只任你挑,价格根据季节、质量而变,价格为5.99~12.99美元。猪肝、猪心、猪脚、骨头之类,每磅大约为0.50~0.99美元。泰国米,50磅(约45斤)装的,18美元左右一袋;葡萄售价约为0.99元1磅;6瓶百威啤酒7美元;橙子,3~5个售价约为1美元。